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_教学设计-查字典化学网
查字典化学网> 化学教研> 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查字典化学网 2015-11-12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推荐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单元备课下

单元备课(上)

单元教材地位 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 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3、 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4、 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5、 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6、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7、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8、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重点:

1、 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2、 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

4、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5、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学法建议 重视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单元教学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第1节 2 空气的成分

第2节 2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第3节 2 性质活泼的氧气

复习、测试 2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课型 新授

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和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 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3、 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 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自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并时时点头或用贴切的话语对学生们的表现表示赞许。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活动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对于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们也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所以实验思路、反应原理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开放的讨论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很有必要,但总的探究过程可以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学生处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二、关注空气质量

1、[实验探究]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 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这一标题可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 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 学生回顾实验,整理思路,进行表述,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基本形成一个教完整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次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课题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课型 新授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 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 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 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5、 初步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6、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元素的含义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化学式的意义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难点:元素的含义及元素符号的记忆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供了一组图片,从微观角度入手,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符号可以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思维角度思考化学式的意义。

化合价的含义教材只做简单讲解,注重让学生观察化合价与化学式,注重让学生找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规律,将规律进行总结。

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 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对物质的元素宏观组成和原子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己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归纳。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由模仿开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

铜、水、食盐等物质的微观构成图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前教 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1、 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一、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 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在学生制作好5个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 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的包装盒,是学生明确补钙食品多种多样,有效物质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就是所有物质中钙原子的总称。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元素的认识

二、元素符号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活动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为研究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明晰以下问题:

1、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2、 金属、非金属元素中文 名称的造字规律

3、 熟记18个常见的元素符号

对元素符号进行分类 观察包装盒,对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认真分析元素符号的名称和写法,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对元素符号的认识。

三、物质的分类

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列举一些学生较为是熟悉的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单质、化合物概念。

2、小实验: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菠菜,通过实验使学生明晰元素与物质的不同。 学生将具体的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化学式的意义 二、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展示铜、水、食盐等物质的微观构成图。教师应充分发挥图片的功能:很好的体现了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

关于化学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 从宏观角度看,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物质,这种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2、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式反应了物质由什么样的微观粒子构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3、 从量的角度,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分子的相对质量。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其原子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不必理解化合价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找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特点,及化合价的规律。

学生思考、观察、交流,并要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活动天地]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活动天地]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确书写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板书一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标出化合价,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已知铝为+3价,氧为-2价,写出铝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写出组 成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 号,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

Al O

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32=6

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Al:63=2 O:62=3

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有下方,即得化学式:

Al 2O3

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算是正确的。 学生在熟记化学式的基础上,熟练标出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能自己思考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在能把握规律的前提下,反复练习,能熟练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在学生明确了相对分子质量之后,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解决:计算两个氢原子于一个样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育氧原子的质量之比;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四、计算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四、计算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例1、计算H2O中H、O元素的质量比。

(解释)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是元素的原子量之比。

解:H:O=21:161=2:16=1:8。(化为最简整数比)

例2、计算CO2中C、O元素的质量比。

解:C:O=121:162=12:32=3:8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2、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

2、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1、计算水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水的式量为18,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例2、计算NH4NO3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NH4NO3中氮原子的个数为两个,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主要学习收获:

1、会写化学式,并会用化合价写化学式

2、会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型 新授

1、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4、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5、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6、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7、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

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 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观 :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 归纳

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广口瓶、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坩埚钳、导气管、蜡烛、铁丝、木炭

容:

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目标:

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提出问题: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

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和结论

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

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

2、 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

3、 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

速度快还是慢?

木条

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依据是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

1、 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2、 收集氧气。

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实验时 (有或没有)气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气是 色 的气体

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

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

收集资料: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并完成表格

分析归纳 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或沸石)在此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 思考

交流与反思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

反应物 ,状态 ,条件 收集方法 , 。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和结论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收集两瓶氧气,一瓶正放,一瓶倒放,同时伸入两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过5秒钟后,再同时伸入两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氧气是 色 味气体

一开始同时伸入两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过5秒钟后同时伸入两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等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扫描课本76页上图)

(2)如图所示,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把红热的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纱),观察现象。

(扫描课本77页上图)

(3)如图所示,点燃一根蜡烛,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扫描课本77页下图)

木炭是 色 体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用手摸瓶壁

振荡后,澄清的石灰水

铁丝是 色 体

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

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光亮的铁丝变成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用手摸瓶壁

集气瓶内壁有

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证明铁丝能在氧气里 ,放出 ,生成的是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为什么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纱?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除了上述物质以外,你也可以选用同一种类的其他物质(当然要先征得老师同意)进行实验,动手试试看吧,填一填。

收集资料: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

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 有 性质。

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交流与反思 :1、我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有 、 、 、 、 等。

2、碳、蜡烛等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这种物质在空气中 而在氧气中 。由此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60 B.2H C.2H2 D.Hg

3.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其某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SO4)3,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R(NO3)3 B.R(OH)3 C.R2O3 D.RCl2

4.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的事故,经化验是由于误食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所致。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2价 B.+3价 C.+4价 D.+5价

5.鲨鱼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不患癌症的动物,其体内含有一种抗癌物质(化学式为C30H50),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碳和氢气组成的混合物 B.该物质是由30个碳原子和50个氢原子构成的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O g D.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6.下列几种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规律排列为:KCl、____、HClO、KCIO3、HClO4,则空格内的物质应是

A.NaCl B.NaClO C.Cl2 D.HClO3

7.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此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N2O B.NO C.NO2 D.N2O5

8.物质A里只有11022个分子,在这些分子里共含有 21022个原子,那么A物质一定是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 不能断定

二、填空与简答题

9.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

(1)1个钙原子_____,(2)2个氢离子_____,(3)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4)氢元素_____,(5)氧气_____。(6)氯化钾______,(7)五氧化二磷_____,(8)1个水分子______。

10.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许多城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______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______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________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

11.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有氧气、红磷、木炭、二氧化锰、水和过氧化氢等物质,请从中选取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反应的表达式。(各物质可以重复使用或不用)

(1)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水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烟的化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______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

③如用右图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______端。

(2)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 头孢氨苄片是一种常用的抗菌消炎药。其说明书中有以下内容:

[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鼻囊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4次;儿童:每日按体重25~50 mg/kg,一日4次。

[规格]30片/瓶,0.25 g(按C16H17N3O4S计)/片。

试回答:

(1)头孢氨苄片的主要成分中含_____种元素,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每片药中含氮元素约_________g。

(2)若体重为30 kg的小妹妹因病需服用头抱氨卡片,每日最多服_______片。若连服5天,购买__________瓶就可以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化学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堂教学实录-陈杏花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姜海涛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堂教学实录-季晓强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张亚楠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封俊鹏

人教课标版-2011化学九上-3.2.1《原子的结构》课堂教学实录-彭蜀

牛津上海版二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3 Unit 2 In my room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课堂教学实录-玉门市优课

与"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相关的文章

热门化学教研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化学教案
化学课件
化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